🥲还有谁不知道「研究型简历」万能搭配公式!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Last edited time
Sep 5, 2024 08:33 AM
writer

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挂简历的问题:站在自己的视角,过度使用专业术语,导致招聘方无法理解你为什么适合岗位

 
绝大多数公司,校招的简历收的很多,岗位很少,简历的初筛通常会先过HR(通过率10%),由HR将简历分类给面试官开始面试。因此确保你的简历能够轻松通过HR的初筛至关重要。由于很多校招HR可能没有深厚的理工科的科研背景,所以科研类简历必须做到:表述需尽量简洁且易于理解,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。针对目标岗位的要求,岗位跟自己当前工作的相关性,来定制经历的描述方式和角度。把握这两大原则,一切都很简单。

1)认清你的简历筛选人!

HR需要能够从简历中迅速抓取关键信息,并评估应聘者的潜在价值。将复杂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是关键。
🌰举个例子
  • 原文:"基于非定域性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设计,以验证量子纠缠状态下的粒子行为规律。"
分析:这一段经历,包含了候选人的多重能力,但科研往往聚焦在一个很窄很深的课题,隔行如隔山,需要针对岗位的不同来进行修改。
  • 跟量子领域相关的岗位:对方能够部分理解你的工作,除了提到你的工作内容本身外,还需要明显指出你在领域里取得的具体成果,你的工作和目标岗位的相关性,可能带来的正向收益(即使这种相关性只是在原理层面的,或者未来有发展的潜力),比如假设你要投递量子计算或者量子通信领域的岗位
    • 主导设计并实施了基于改进的非定域性贝尔不等式的量子纠缠实验。通过创新的量子态制备技术,成功将纠缠保真度提高到99.8%,超过了之前的行业标准。实验结果发表在《Physical Review Letters》上,被引用40次。此研究不仅验证了量子纠缠的基本性质,还为发展高效率量子通信协议提供了实验基础
  • 跟原研究领域关系不强,但具有科研属性的岗位,如工业界、大厂的研究性岗位对方无法理解你行业术语和专业成果,更关注的是通用的研究能力、研究方法论,以及达成研究成果的能力
    • 针对量子纠缠基本假设设计实验,通过研发新型测量技术(或者数据分析技术)提高实验测量精度30%,首次在x%的误差下验证了量子纠缠理论,相比于之前的研究精度提升z倍,成果发表在领域顶级期刊(影响因子9.1),两年内被引用40次,并在国际会议报告
    • 这样的写法,突出展现了你的成果影响力(即使非本行业也能理解),研究的突破性,可能跟目标岗位适配的研究能力(比如如果岗位是实验相关,那么你可以体现你的实验能力,如果是算法、数据相关,可以体现你的数据分析、算法改进能力等等)
  • 非研究性岗位,进入到工业界,比如投行、互联网等:应该突出可迁移的软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,比如逻辑功底、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能力,项目管理能力,系统性思考能力等,甚至包括PR能力
    •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量子物理前沿理论的验证研究,通过分析理论模型,提出创新的实验方案设计,系统性的验证理论假设。通过多次实验和数据分析,针对原有方案精确度偏低的问题,提出新的算法优化方案,大幅度提升了实验精度,撰写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
通过解释技术的具体用途,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HR也可以理解该工作的重要性。

2)突出实际应用价值!

🌰举个例子
  • ❌原文:"负责超导量子位的相干时间延长研究。"
  • ✅修改后:"专注于提高量子计算机中的基本单位(量子位)的稳定性,使其能更长时间有效运行,从而增强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。"
    • 负责超导量子位的相干时间延长研究,通过优化约瑟夫森结构和改进动态解耦技术,将T2时间延长至100微秒,研究成果发表于《Physical Review Letters》,并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(APS March Meeting)上作口头报告
    • 主导了一项提高量子系统稳定性的实验研究,通过材料处理和精密控制技术,将关键性能指标提升200%,研究成果发表在该领域顶级期刊(影响因子20.5),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报告
    • 领导了一个旨在提高超导量子计算性能的研究项目,通过跨团队合作,大幅度优化系统算法和数据采集、处理模块,成功将系统性能指标提升3倍,项目成果获得了行业内顶级会议的认可。
只要这2个原则掌握到位,你的简历就不仅仅展示了你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成果,还能清晰地传达给所有审阅者——包括那些可能不了解科研的HR——你的专业能力和潜力。这种方式的简历更有可能帮助你成功通过人力资源的筛选,进入面试阶段。
上一篇
「你有什么想问我的?」9个问题让面试官给你offer
下一篇
按照岗位要求改简历为啥挂了?